中国足协近期重新启用外籍裁判执法中超关键场次,旨在提升联赛判罚的公正性,并加强与国际判罚标准的接轨。在第22轮上海海港对阵天津津门虎的比赛中,约旦籍国际裁判马哈德迈担任主裁,最终双方1-1握手言和。
据悉,马哈德迈此次来华执法的单场补助约为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5万元。这一数字与本土主裁的单场6000元补助形成鲜明对比,助理裁判、第四官员及VAR裁判的补助标准则为4000元。
中国足协此举不仅是为了提升联赛的公平性,还意在帮助俱乐部和球员更好地适应国际比赛的判罚尺度。这是继新加坡裁判塔基之后,今年第二位来华执法的外籍裁判。值得一提的是,马哈德迈和塔基同为亚足联精英裁判,去年曾共同执法中超倒数第二轮赛事,并分别主裁了中国队客场对巴林及主场对日本的18强赛。
尽管邀请外籍裁判有助于提高赛事质量,但高昂的成本可能限制了足协的聘用频率。近两个赛季外籍裁判数量有限,外界普遍认为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差异化的补助标准也引发了关于裁判资源配置与联赛国际化发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