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中超第23轮上演焦点对决,成都蓉城主帅徐正源率队以4-1横扫卫冕冠军上海海港,不仅完成赛季“双杀”,更以50分跃居积分榜首位。这场胜利的背后,却隐藏着联赛赛程频繁调整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此前,海港队刚在第20轮通过2比1的比分赢得“上海德比”,一度领跑积分榜。然而随后两轮比赛,他们先是被天津津门虎1-1逼平,接着负于成都蓉城,争冠前景急转直下。尽管球队整体实力存在短板是失利主因,但不可忽视的是,中超赛程的临时变动与多名主力被抽调至U22国家队,确实带来了额外干扰。
8月中旬,中足联连续两次调整赛程:先是宣布第23轮浙江队主场对阵天津队的比赛提前至8月20日举行,随后又将第22轮海港对天津的赛事延后一天。这一系列变动旨在配合U22男足备战2026年U23亚洲杯预选赛,该队计划于8月25日展开集训。然而,调整并未统一执行——同样是球员被大量征召的青岛西海岸与大连英博的比赛,却获准延至10月4日进行,而这一天原本是联赛备用比赛日。
密集的赛程安排使天津队面临八天三赛的严峻考验,球队不得不在高温下连续作战。出于大局考量,海港同意了天津提出的延赛请求,却导致自身备战成都的比赛时间被压缩。雪上加霜的是,海港阵中三名关键球员——主力中卫吾米提江·玉苏普以及轮换球员蒯纪闻、李星翔——均被U22男足征召。为应对人员短缺,主帅穆斯卡特被迫启用久疏战阵的魏震,而正是其一次防守失误,导致球队被天津1-1逼平。
尽管U22国足被视为有望在U23亚洲杯预选赛实现突破,其备战计划却暴露了协调不足的问题。预选赛赛程早在去年就已确定,若足协真正重视该队伍,理应在年初制定联赛赛历时便预留集训时间,而非在开赛前不足一月才仓促调整,令俱乐部承担不必要的竞技损失。
值得深思的是,U22男足首两场对手东帝汶和北马里亚纳群岛实力相对有限,真正的考验是9月9日对阵澳大利亚。牺牲联赛完整性换来的额外集训,对迎战弱旅的实际效益存疑,也反映出足协对本土联赛培养球员能力缺乏信任。
历史经验表明,联赛才是国家队建设的根基,球员通过高水平联赛获得的锻炼远胜于短期集训。此次事件虽以俱乐部顾全大局而告一段落,但中国足协与中足联亟需提升专业运作能力,在保障国字号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联赛的冲击。唯有如此,中国足球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