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新赛季亚冠精英联赛及二级联赛即将拉开战幕。本届赛事作为亚足联赛事改革的第二个赛季,东亚与西亚赛区仍各12支球队参赛,其中仅11支队伍为连续参赛,13支新军中包括10支亚冠常客,真正的新面孔仅三支:韩国江原FC、日本町田泽维亚与中超新军成都蓉城。
值得关注的是,本赛季亚足联延续上赛季规则,并针对中途退赛情况出台新规:若球队在联赛阶段退出,排名将按平均积分(总积分÷参赛场次)确定。这一调整源于上赛季山东泰山因故退赛的实际情况。
目前中超球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难以与西亚豪强抗衡,特别是沙特球队凭借重金引援汇聚众多世界级外援。这种心态导致各队战略重心明显偏向国内联赛。更令人不解的是,部分球迷竟也主张中超球队应以“内卷”为主,放弃洲际赛场竞争。
这种态度与对中国男足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国家队实力有限、缺乏旅欧球员,外界却坚持要求必须获得世界杯资格。这种双重标准折射出球迷群体的认知分裂。
专业分析指出,虽然中超球队在双线作战背景下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但完全放弃亚冠并非明智之举。改制后的精英联赛采用8轮联赛制,12支球队中前8名晋级。根据上赛季数据,取得11-12分即可锁定出线名额。这意味着球队无需每场必胜,而是需要制定科学策略。
目前中超球队的客场作战能力普遍较弱,因此需要充分利用4个主场优势。特别是连续第二年参赛的上海双雄,若能比上赛季多拿1-2分,整体战绩将显著提升。参加二级联赛的北京国安则面临6场小组赛,取得10分基本能确保晋级16强,这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容错空间。
在现实条件下,要求中超四强每场必胜并不合理。但通过针对性部署和合理战略,完全有可能实现晋级东亚区八强的目标。关键在于各队如何平衡双线作战,制定符合自身实力的参赛策略。